博物館及藏品研究
藏品是構成博物館的重要條件,也是進行博物館教育的基礎。做好博物館及藏品研究,是博物館的職責所在,也是充分發揮博物館功能的內在要求。尤其對于歷史類、自然類等展品眾多、內涵豐富、聯系廣泛的博物館來說,對博物館及其藏品的研究,就顯得更為重要。
在此次考察的學術交流中,各個博物館均表示了博物館藏品研究的重要性。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副館長郭震宇表示,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是一個集展覽、收藏、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相關研究成果,并結合館內藏品的實際情況,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內容,并融入到展覽的講解之中。
博物館教育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副館長郭震宇、南京博物院陳列藝術研究所副主任胡衛民、南京科技館館長張天寶、揚州科技館副館長刁國斌均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本館的教育活動與教育經驗。
揚州科技館在博物館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點,遵循體驗性、生活性、趣味性等原則,安排適宜的課程內容。同一課程內容也會根據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的探究能力和水平設置不同的探究層次。在博物館社教的實現形式上,主要有兩種,其一為根據自身場館特色,所開發的課程,其二為根據對接學校的需求與要求所開發的課程。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同時進行課程的評價。把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評價內容由出勤、課堂表現、學習效果三部分組成,進行百分制考核。
南京科技館結合自身場館建設的特色,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機構的合作,補充以及更換自身的展覽內容。館中公共安全教育展區是其頗具特色的展區,由人民防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會治安、用電安全、自然災害、衛生健康、核生化知識、生產生活安全和地震體驗等展區組成,通過互動體驗方式,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普及防空知識,增強公共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自救互救技能。
南京博物院與展覽相結合的社教活動,是在展覽的策劃階段既有討論并付諸于行動的。在展覽策劃中,既有相應的社教人員參與展覽的策劃。此外,由于參觀觀眾的構成不同,教育活動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即做好社教的分眾化,依據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把觀眾細分,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以及認知層次的觀眾,展開不同的社教活動。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也相當重視博物館博物館教育,通過對展覽以及展品的深入研究,把相應的科學知識與青少年的認知水平相匹配,開發出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教育課程。與此同時,與學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把博物館中的相關課程帶入到學校的課堂中。
博物館志愿者
當前,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走進博物館,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人流量與博物館人力資源不足之間矛盾的突顯。招募博物館志愿者,成為各個博物館緩解人力不足壓力的重要選項。但是在選擇哪些志愿者,相關志愿者做哪些具體工作上,相關博物館也有不同的選項。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郭震宇表示由于所在領域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希望招募一些具有一定社會經驗、社會閱歷,具有相關知識基礎的中老年志愿者。一方面,這部分志愿者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對相關內容也有個人自身的見解與認識,具有的社會經驗與閱歷能夠更好的幫助其進行講解節奏的把控;另一方面,這部分志愿者時間較為充分,平時能夠經常在博物館從事志愿服務。且經過培訓后,基本可以保持長期在崗。相比于一些學生志愿者,其更穩重成熟,服務期限也更加穩定。
在南京博物院,筆者也遇見了部分大學生志愿者。南京博物院陳列藝術研究所副主任胡衛民表示,當前南京博物院的社教人員已經從講解接待中脫離出來,主攻相關的社會教育。講解的相關工作則部分交由志愿者進行。對于志愿者的年齡要求,胡衛民表示,并沒有具體要求。但同時也提到了與郭震宇相同意見,希望志愿者的年齡能夠大一點為好,方便志愿者排班以及對其管理,志愿隊伍也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