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紀念館建筑群位于蕭山區河上鎮鳳凰塢村,包括蕭山抗戰紀念館和中美合作抗戰紀念館,建筑面積分別為400、600余平方米。建筑群始建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原是村民的私人住宅。建筑高兩層,為白墻黛瓦、磚木結構,雕梁畫棟保存完整。
鳳凰塢村在烽火歲月里留下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記憶。1940年,侵華日軍偷渡錢塘江,占領蕭山縣城,縣政府南遷到鳳凰塢村直至抗戰勝利,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鳳凰塢村成為蕭山抗戰的指揮中心,各界愛國人士和抗戰軍隊在村中云集,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兩次到村視察,美軍飛行員曾在村中養傷,村中至今仍保留有縣政府舊址、美軍駐地舊址、新四軍烈士墓、戰壕等遺跡,具有鮮明的抗戰歷史特色。
2015年開始,在上級政府的支持幫助下,鳳凰塢村先后對抗戰時期縣政府舊址和美軍飛行員駐地舊址兩處老宅進行修繕,按照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拆除了周邊的遮擋建筑,更換了斷椽破瓦,恢復了石子泥地,還原了老建筑群的本來面貌。
同時,在民間志愿者的努力下,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眾籌,并從海內外收集大量抗戰資料和物品,先后在兩處老宅內先后開辦了蕭山抗戰
紀念館和中美合作抗戰紀念館。
鳳凰塢村通過挖掘抗戰歷史、眾籌開辦抗戰紀念館,使老宅煥發了新生,有效地保護了抗戰遺跡,如今步入兩個展館,館內豐富的展品、詳實的資料,讓人記憶深刻。
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吸引了大批游客,各中小學、機關企事業單位紛紛來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年接待各地參觀者達10萬人次,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浙江日報、廣州日報等媒體紛紛進行報道,紀念館也先后被授予“蕭山區少先隊校外實踐基地”、“ 蕭山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等稱號。
紀念館的開辦也帶動了鳳凰塢村“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以抗戰紀念館為中心,村民的舊房被改造成咖啡館,遺留的彈孔墻設計成小品,村中抗戰主題廣場成為眾人休閑參觀的好去處,鳳凰塢村也因為抗戰文化而遠近聞名,借助富有歷史的建筑群,走上了一條文化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道路。